张立柱

+收藏:http://zhanglizhu.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张立柱:以独特视角展现关中人物风情
2011-08-26    浏览(1147)    作者:张立柱    来源:张立柱 官方网站

张立柱,1956年生,陕西武功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调入陕西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十余幅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数十幅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其他重要学术展览,其中《丝路风情》(合作长卷)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老堡子》入选《百年中国画展》;《春梦》获加拿大多伦多国际中国画展银奖;《长安纺织》获全国丝绸美展银奖。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与壁画卷和《百年中国画集》,“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第一、二、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等。作品被国家级美术馆、国内外博物馆、美术团体收藏。

城里人的农民情结画面里的生命赞歌

在当代中国画坛,陕西画家张立柱以浓郁的乡土画味紧扣时代脉搏,和“真”于墨,融“诚”于画,以独特视角展现关中人物风情而被世人关注。中央美院《美术研究》殷双喜博士评价他为中国画坛陕西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著名评论家刘骁纯曾将张立柱并归为“乡土表现主义”。

张立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画的还是农村。高考使张立柱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转变,成了一个城里人。可他打心底里“不敢认可,总觉得自己是个农民,是个硬挤进城里又入不了城的农民”,农民的
喜、忧是他绘画的全部情感。当他从底层挤进上流,管窥上层生活,感悟到的是大跨度的人生差距,与老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挥汗身影警示着他作画不敢轻娱戏玩。

他的表现主义是一部农民式的悲歌,悲怆却不悲情。他的画有乡土之貌,但又与纯乡土绘画不同。他笔下乡土生活经历了从侧重于农村风情的再现性,到侧重于生命抒发的表现性。近几年,他的画风发生了又一次巨变,画幅越来越大,笔墨越来越浓重酣畅,乡土风情在解构中重组并越来越成为精神表达的符号,关注重点越来越远离农村问题而趋近生命问题。

黝黑的关中风情,真实的诗意记叙

张立柱坦言他也曾渴望江南的秀丽,藏地的神秘,但最终还是将视野放在了故乡关中平原上。故乡炫目的社火,铿锵的秦腔,拙朴的剪纸,恢宏的汉唐陵冢还有家乡父老、兄弟姐妹的乡情是他一直挣不断的风筝线。他将这些眷恋拧成一腔深情,重塑一系列真实、全面的生活画卷。说张立柱是诗意的记叙者,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的主题“家园”,还因为“家园”系列中散发出的某种不可复制的独特韵味。他没有向残垣断壁追寻逝去的悲怆,而是在现实中挖掘生活的希冀。在张立柱的画作中,多有一棵历经岁月风雨的村头老槐树,树下半边房,卷帘掩门。有红衣少妇纺织、哺乳、纳鞋、喂鸡、背柴,有袒胸壮汉铡草、推土、耕地、播种,有石磨、柴垛、水井,以小人物的平常生活,表现勤劳、纯朴和坚忍,展示他们不屈的原始生命力和质朴、温暖的亲情,激发起人们对他们的关注、关爱与尊敬。张立柱说过,他偏爱在艰辛命运中顽强生存的最平凡的人物,体会他们默默接受命运又默默抗争的人生,对他们不是以局外人的眼光静观,而是投入地体悟若自己处此境遇时能如何面对、如何适应。这种设身处地绝非仅属同情与理解、而是凭此强烈体悟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

笔底挥洒心血  墨里吼出秦腔

张立柱对待艺术的态度,也如同一位终日躬耕于土地的农民,披星戴月,从未松懈。他的艺术审美观的核心是“真诚”与“自然”,强调要真诚自然地画出自己的心与血。浓重酣畅的笔墨运动,是张立柱的生命状态在纸面上的直接展示。他坚信“中国画路是饱含感情的笔墨之路”。张立柱对画坛某种专重词藻而精神苍白的颓局深恶痛绝。为此,他时时提醒自己尽力避免形式、技法上的“套语”和“老习惯”,以致作画时,常会直吼一阵,在不顾节奏、不顾旋律的笔墨挥扫中寻找那种更原始、更痛快、更直接的心灵宣泄。他的画作常常让人觉得混沌、苍莽、重厚,就像郁积满腹的一声呐喊蓬勃而出的爽快和淋漓,形成了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整体结构。张立柱常说秦腔“极适我心性”,并常从秦腔中“感悟画理”。

标签:张立柱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